资讯

政策利好接踵而至 北交所市场再迎新机遇

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意在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

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意在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摇篮的北交所,无疑又迎来新的政策利好和发展机遇。

科技型中小企业迎新机遇

《通知》共十七条措施,主要从持续深化科技金融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形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扎实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加强组织保障和政策协同等方面,对做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提出了工作要求。《通知》提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质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通知》答记者问时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动健全适应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的金融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通知》明确,一是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在有效防控风险基础上鼓励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规范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积极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支持。二是丰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鼓励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等险种,优化“三首”保险运行机制。三是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适配性。鼓励通过并购贷款支持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支持保险机构通过共保体、大型商业保险和统括保单等形式,提供综合性保险解决方案。

对于定位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摇篮的北交所来说,《通知》的发布无疑是大利好。

北交所创新后备资源丰富

北交所是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交易所,在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贯彻普惠金融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开市两年多来,北交所牢牢坚持“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市场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不断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重点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后备力量丰富。

截至1月14日记者发稿,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41家,总市值超3800亿元,流通市值近20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从科技属性看,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五成;多家公司被评选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多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平均研发强度超过4%,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平均每家拥有约20项有效发明专利,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还多。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326家,同比增长超两成。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从上市标准来看,北交所比较关注公司估值,采取市值与利润、营收、现金流等财务数据绑定审核的方式,给予新兴行业与成长型公司更多的空间。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主要集中在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该阶段企业具有营收增速可能大于净利润增速、研发投入可能很高的特点。2022年,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3516.94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4.68%,高于北交所平均水平。

从经营业绩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经营整体稳健,2023年前三季度,北交所近9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2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五成;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16家公司增幅超五成,17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6家公司增幅超五成,12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

北交所积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聚焦,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49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左右,体现了普惠金融理念。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帮助企业“快速融、解急需,按需融、办大事”。

在去年举行的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合力营造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新生态”平行论坛上,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表示,北交所将朝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方向,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既集聚合力、共同打造主阵地,又服务各方、充分发挥主阵地功能,推动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服务体系。

新改革举措落地近在咫尺

2023年9月1日,在宣布设立北交所两周年之际,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简称“深改19条”),以关键制度创新为突破,开启了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密集落地,北交所市场流动性不断改善,投资者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开源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8日,北交所合格投资者开户数已达675万户,较2023年初新增近150万户。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交所行情接连启动,“赚钱效应”凸显。同花顺数据显示,2023年,北证50全年涨幅达15%,在所有宽基指数排名第一。北证50全年振幅高达43%,日均成交量从前10个月的11亿元迅速放大到11至12月的116亿元。个股方面,2023年北交所77只新股平均首日涨幅超50%,有11只新股涨幅超100%。

值得注意的是,“深改19条”还提出,优化新三板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同时,对已经具备上市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在符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其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进入2024年,“直接IPO”政策唿之欲出,启用920代码号段、现券业务二级市场交易开闸、转板新规下首个转板项目落地等北交所提质增效举措近在咫尺,业内人士认为,北交所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期。

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北交所将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预计北交所2024年IPO数量将达到80家至85家,对应融资额200亿元至250亿元,整体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

中原证券分析师李济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工作内容的首位,表明对产业创新的重视与期望。在此会议精神指引下,北交所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其对科技创新主体的投融资支持作用也将更为重要。当前北交所估值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市场机制更为完善、投资者积累以及流动性改善,预期2024年北交所市场投资机会将更多显现。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认为,北交所两年来不断改革,深改19条”开始改革政策正由量变到质变。未来3至5年为北交所功能规模双提升的关键建设期,转板通顺资本市场发展途径,助力流动性提升,直联机制、优化上市路径有助于优质企业供给,未来北交所直接IPO进一步提升交易所市场地位,吸引更多尚未新三板挂牌、规模较大的优质公司进入北交所,大量未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北交所提供丰富资源。参考科创板建设历史和北交所未来直接IPO将增加通道,2024年北交所预计上市新股数量约120家至150家。体量规模上,现阶段北交所排队企业2022净利润规模普遍抬升,结合北交所存量企业市值逐步重估,北交所加速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有望在未来两年进入万亿级。流动性方面,转板通顺、高质量扩容、做市商门槛下调、开启920专属号段等或为北交所流动性提升带来更多空间。随着北交所转板制度的畅通、直联机制对于优势企业自新三板上市北交所的支持、直接北交所IPO制度的探索与落地,北交所市场的整体估值中枢锚正面临重新确定。(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免责声明:“媒体人”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