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话•龙|紫禁城里看“龙腾紫禁” 赏“万龙献瑞”

传统的龙年马上要到了,如果我们走进紫禁城,会发现走进了龙的世界。在映入眼帘的建筑的各种细节中,在建筑内摆放的钟表、家具、瓷器、玉器等生活用具中,随处可以看到龙纹。...

传统的龙年马上要到了,如果我们走进紫禁城,会发现走进了龙的世界。在映入眼帘的建筑的各种细节中,在建筑内摆放的钟表、家具、瓷器、玉器等生活用具中,随处可以看到龙纹。

紫禁城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超过600年的历史。明清两代,一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紫禁城占地约72万平方米,其中的建筑面积约有17万平方米,建筑一百余座,房间8000余间。

紫禁城是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各种技术在这里融汇。我们在欣赏壮丽巍峨的建筑的同时,也会被古代的工艺技术所震撼。

我们一起走进紫禁城,在龙年到来之际看一看这里的万龙腾跃。

万龙祥集太和殿

太和殿是人们进入故宫游览必定打卡的地方之一,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内中轴线上的显要位置。明代称奉天殿,建成后多次遭到焚毁,现今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

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屋嵴两端安有高3.4米、重约4300千克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整个建筑雕饰的龙纹数以万计,其中室内尤以明间宝座和藻井之龙最显精彩。

太和殿宝座

殿内明间设髹金漆云龙纹楠木宝座,宝座四面开光镂雕龙纹,宝座上部采用圈椅式椅背,下部承托以宽阔的“须弥座”式椅座。座上椅圈由十三条龙组成:其中靠背上端中间一条正龙,庄严威武,有睥睨天下之概;两侧后背和杆上各盘一条龙,臣服于中间正龙气势之下;扶手下面的两杆上各盘两条龙,华丽威武。宝座后有七扇雕云龙纹髹金漆大屏风,满雕龙纹,左右有宝象、香筒、甪端等陈设物品。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蟠龙柱,其上各为一条蟠龙绕柱,腾飞于海水江崖之上。

太和殿藻井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藻井,藻井分三层,上层为圆形,中间为八角形,下层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三层通高为1.08米。藻井正中雕有蟠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整个藻井富丽华贵,同时和宝座、金柱一起,营造出一种九五至尊之感。

藻井是中国古建筑天花中央的一种特殊装置,“穹然高起,如伞如盖”。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记载:“殿堂象东井形,刻为荷菱。荷菱皆水物,所以厌火也。”井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又名东井,八星如井形,可见藻井还有一种避火的心理作用。紫禁城内的藻井,一般安装于重要的宫殿,如典礼、祭祀、宗教、政务等相关的宫殿,而如后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则不装饰藻井。这些藻井题材丰富、构图严谨,使建筑更显金碧辉煌、绚丽多彩。

最大的云龙石雕

干清门广场将前朝和后宫分开,功能不同,美学风格也有区别,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后宫的精巧,如干清门清新别致的影壁,也能领略到前朝的雄壮风格,比如与干清门相对的保和殿云龙大石雕。

三大殿前后各有云龙阶石,作为高台前后的烘托。太和殿前的石雕是组合而成,而保和殿后的三台是用一整块长 16.57米、宽 3.07米、厚 1.7米的巨大艾叶青石雕成的最大御路石,重 200余吨。清代干隆皇帝命人把石雕上原有的明代雕饰凿去,重新制作雕饰,即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保和殿云龙石雕

主体纹样采用高浮雕手法,下端雕海水江崖,上部雕云龙纹,九条巨龙似腾云驾雾,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活灵活现,威武壮观。御路石用材之巨、雕凿之精,展现出古代能工巧匠精湛的石雕技艺。

石料采自北京房山大石窝,距离紫禁城有百里之遥。如此巨大的石雕,到底是怎么运到紫禁城的呢?据说是工匠民夫采用“旱船”的办法进行运输。为了从房山运输这块石料,动用了民夫2万余人,骡马1000余匹,耗时28天。在隆冬季节,民夫每隔一里左右打井,在路上采用泼水成冰的方式,让路变成冰道,然后在冰道上加滚木拽行。

气势恢宏九龙壁

故宫的东北部宁寿宫一带建筑物,统称为宁寿宫区域,是干隆皇帝为自己归政后生活所改建,建成于干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四十一年,寄托了干隆皇帝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门南面是一座体形庞大的彩色琉璃照壁,俗称九龙壁,即于此时建造。

九龙壁全高约 3.5米、宽 29.4米,上覆黄瓦庑殿顶,下承白石雕刻的须弥座,壁面九条巨龙腾飞于海水之上。居中的为黄色正龙,龙身蜷曲,颌下为火焰宝珠,腾飞于云雾之间,充满气势。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蓝为降龙,白为升龙。外侧双龙,各为一紫一黄,紫为降龙,黄为升龙。

明清崇尚九五之数,代表天子之尊。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条蟠龙分隔于5个空间。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整体的布局分块极为讲究。

影壁,亦称作照壁、影墙、照墙等,是正对大门或大门两侧相对独立的墙壁,有一字形和八字形,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大门内之影壁,起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有效保护主人隐私。大门外之影壁,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展示主人的阶层地位。当然,古人也会寄托有心理作用,比如藏风聚气、镇煞挡煞,等等。中国现存三处九龙壁,除了故宫九龙壁,另外两处是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和山西大同九龙壁。北海公园九龙壁,建于干隆二十一年(1756年)。大同九龙壁,单面琉璃九龙壁。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雨花阁跑龙

雨花阁位于内廷外西路春华门内,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处,建于清干隆十四年(1749年)。雨花阁为楼阁式建筑,外观三层,一、二层之间靠北部设有暗层,为“明三暗四”的格局。顶层四角攒尖顶,屋面满覆鎏金铜瓦,宝顶处安鎏金铜塔,四条嵴上各立一条铜鎏金行龙。龙和塔共用铜近一千斤,干隆四十四年(1799年)曾重造。

跑龙也称行龙,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龙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龙的四肢骑跨在屋嵴上,龙身呈弓形,昂头,尾向后翘起伸出。另外,雨花阁的檐柱上雕刻飞龙,张牙舞爪,似向天空之中升腾飞去。它们与屋顶上的跑龙一起,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氛围。

储秀宫铜龙

储秀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曰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储秀宫内除陈设有一对造型优美铜鹿外,还置有一对戏珠铜龙。铜龙造型奇特,三爪站立,另一爪向前抓龙珠,实属内廷东西六宫中的特例。

储秀宫被慈禧太后视为福地。叶赫那拉氏住进储秀宫时,只是个贵人。咸丰六年(1856)三月,她在此宫后殿诞下了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从此母以子贵。光绪十年(1884),慈禧五十岁大寿,早已移居长春宫的她决定重返储秀宫,于是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对储秀宫进行了重新修建。储秀宫的院内植有两棵苍劲的古柏,使院落更显示宽敞幽静。铜鹿寓意吉祥,而铜龙的放置则显示出了主人的地位。

龙生九子

龙的世界除了龙,还有丰富的“龙生九子“的故事和传说,我们可以在紫禁城实地寻找龙子。

较早记载“龙生九子”的《类说》:“瓠子初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口逆上,溅波流沬数里。”

明代孝宗朝内阁首辅李东阳于《怀麓堂集·卷十二·记龙生九子》条下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上,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嵴兽头是其遗像。”(清干隆文渊阁四库全书钞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十五》云,九子得之李东阳告知,但和《怀麓堂集》中的说法已有出入:其中第九子为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七·龙子》也指出,九子的名目,除了见之于《怀麓堂集》,实不止于此,“盖苗裔甚伙,不特九种已也”。

椒图

古代一定等级的大门上会有一对衔环兽首,其名为铺首。汉代铺首的使用已经较多,《汉书》中有“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的记载。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在《雍台歌》写道:“黄金铺首画钩陈,羽葆亭童拂交戟。”明清时期,作为铺首分离出来的一个纹样,出现在皇家建筑里,列入“龙生九子”之一,名叫“椒图”,并成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在故宫的大门比如午门上,左右各有一个形似狮子、头上有角的装饰即是椒图,守护宫门平安。

午门铺首

螭首

故宫三大殿台基四周汉白玉栏杆下伸出一个石雕龙头,这就是螭首。螭原本是魅兽之类,逐渐演化为幼龙或雌龙,上升为吉祥瑞兽。螭首在建筑上的使用历史已有1500多年,明清时期螭首则成了皇权的标记。故宫内螭首为双角龙形,螭头微昂,龙角抵柱,张口露齿。高台各转角处的螭首较大,其他的则较小。三大殿上的龙头一共有1142个。除转角螭首外,其他牙齿中间都有一个小孔,用于排水。在下大雨时,上千个螭首形成“千龙吐水”的壮美场面,尽显设计的大气磅礴。

太和殿螭首

螭吻

螭吻,又称大吻,鸱吻、鸱尾等,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正嵴两端的建筑构件。螭吻最初是微微翘起两角以增加建筑的气势,后来加入神话元素将其具象化为鱼尾、龙头。传说中龙生九子,其中螭吻喜欢吞火,将其置于屋顶,用以镇宅辟邪、预防火灾。太和殿的屋顶螭吻为我国古建筑中最大的一对,重达4.3吨,由13块琉璃拼接而成。螭吻表面装饰龙纹,四爪腾空,龙头怒目张口吞住正嵴,背上插一把宝剑。除了装饰作用外,还是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起起到防止屋嵴交汇处雨水渗入。

狻猊

故宫太和殿上的走兽数量最多,而且是中国古建筑中唯一有十个走兽的特例,依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其中,狻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龙生九子之一。狻猊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喜欢烟火,常被用来装饰香炉脚部。殿顶装饰这些走兽,具有防止嵴瓦下滑的实用功能。走兽内有铁钉,这样既可以不使铁钉生锈,又可以固定垂嵴上的瓦件不使下滑,同时还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另外也有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梁思成评价,它们使本来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美丽的冠冕。

太和殿嵴兽

龙不仅代表着我们辟邪迎祥、福寿延年的愿望,也表达着金瓯永固、国家复兴、民族强盛的期待。祝愿每一位读者在龙年里,龙腾天下、飞龙在天、龙骧虎步、鱼跃龙门、龙飞凤舞、龙马精神,大展宏图,奋发有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免责声明:“媒体人”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