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88.8亿 “科目三”缘何那么火

不仅火遍大江南北,还漂洋过海,传到日韩、欧美,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88.8亿——“科目三”缘何那么火作者:彭文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最近,“科目三”火了。它跟驾照考...

不仅火遍大江南北,还漂洋过海,传到日韩、欧美,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88.8亿——

“科目三”缘何那么火

作者:彭文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最近,“科目三”火了。它跟驾照考试无关,而是一段舞蹈——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着动感背景音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让人看了不禁也想跟着舞起来。

“科目三”,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后经改编和传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还漂洋过海,传到了日韩、欧美。如今,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不仅跳起“科目三”,还创造出不同版本,并将跳舞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在网上形成一道文化奇观。截至12月10日,在相关短视频平台上,“科目三舞蹈”短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88.8亿。

体现了一种愉悦的审美分享

现代生活中,时尚意味着流行,流行意味着众人喜爱,乃至奔走相告。在形态上,作为“社会摇”(“社会摇”是一种舞蹈形式,早年在迪吧十分盛行,受到众多社会青年的追捧,故名为“社会摇”)的一种,“科目三”有迪斯科的基因。其中蕴含着“两变”:其一,什么样的网生内容能成为“时尚”是变化的;其二,已成为“时尚”的网生内容也是变化的,且二者常常纠结在一起。

从个人娱乐到群体共舞,“科目三”体现了普通人的兴趣爱好与精神状态,也引发全球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同时,随着“科目三”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编队伍,并推出或可爱、或搞笑、或帅气、或酷炫的多样态“科目三”。比如,在“科目三”斗舞中,KOD国际街舞精英挑战赛四届冠军肖杰将专业街舞与“科目三”结合,用滑步、扭胯、花手、锁舞等一系列新花样展现了“科目三”的新魅力。

当然,流行时尚在文化逻辑上始终存在着“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正如“科目三”所显示的,其音乐、舞姿、形态等的更替、进阶,体现了形式上的“变”,但其流行的背后还蕴含着一种情感上的“不变”。在艺术创作中,“情感”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苏珊·朗格看来,“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把艺术符号化的作用就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孕育感情的方法”。在互联网时代,情感取向依然是形象思维和审美表征的核心取向,比如《孤勇者》《错位时空》等都因契合时代情感而火。就“科目三”来说,它契合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出口,体现了一种愉悦的审美分享。

蕴含着青年潮流文化的密码

作为一种流行舞蹈,“科目三”被人们贴上丝滑、魔性的标签。在音乐特征上,其电音曲风简单、奔放,具有强烈的律动感;在舞姿形态上,伴随着鲜明的音乐节奏,摇花手、扭腰、摆胯等动作颇具喜感。

这种喜感蕴含着青年潮流文化的趣味密码。“科目三”的有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年轻态的风格、参与式文化的基调、快乐的主题。

“年轻态”意味着以年轻人为中心,并受其审美趣味影响而呈现鲜明的年轻化特点。“年轻态”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建构力量。在“科目三”传播过程中,全世界的年轻人以接力方式来“上分”,才形成目前这样一种网络文化奇观,彰显了年轻人在潮流文化建构方面的力量。

在艺术传播和接受中,参与式文化强调消费者的角色变化,即人们由被动的消费者转换为主动的生产者,甚至同时兼具生产者、消费者身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跳“科目三”,并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舞团、参加比赛,说明很多人不仅把跳“科目三”当作一种娱乐方式,更把它当作一种建构青年潮流文化的手段。

人们跳“科目三”,跟风也好,解压也罢,主打一个快乐。无论是“听着音响摇起来,这就是属于我的舞台”,还是“只要小伙精神在,到哪都是实力派”,“科目三”舞蹈音乐中的这些口号,都透露着一种乐观情绪,而这种乐观正是当下人们所需要的。

“科目三”火热的背后,蕴含着大众文化生产的普遍性逻辑,即惯例化、用户中心化、艺术叙事与社会叙事同构化、新奇化。正是这“四化”不断把大众的社会心理和审美需求有效呈现出来,才有了热点的形成和时尚的生成。

离不开短视频的加持和赋能

“科目三”的流行,离不开短视频的加持和赋能,甚至可以说,没有短视频,就不会有“科目三”。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短视频不仅是一种网生内容形态,还是一种传播方式,它以强大的搭载能力和审美张力成为当下文化艺术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在文艺领域,短视频已成为网生文艺内容的催化剂、播种机、放大器。“短视频+”使很多文艺样式在传播上搭上了互联网快车,比如李子柒传统文化类短视频风靡一时,《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早安隆回》《孤勇者》《错位时空》等歌曲借助短视频火爆全网……如今,“科目三”的流行也彰显着类似的传播逻辑,即短视频让全民传播成为可能,在一次次的围观和转发中,任何“冷门”都可能成为“热点”。不仅如此,短视频还激发了人们创作的积极性,让“科目三”衍生出众多版本,这又反过来刺激了“科目三”的进一步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在短视频的助力下,“科目三”成功掀起了中国流行元素的海外模仿秀,进行了一波成功的对外文化输出,形成文化热点事件,这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从而产生持续的传播动能。

总之,“科目三”根于民、兴于网、源于情。在网络社会,任何文化现象、文化热点都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科目三”的热度会慢慢消退,但其引发的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审美趣味、青年潮流文化等话题的讨论仍会继续。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3日 13版)


免责声明:“媒体人”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