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新能源车险为何会“保不了”

本报记者 刘惠宇 查睿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但在保险市场,新能源车似乎正在“碰壁”。据报道,上海一位叶先生四年前购买了一辆威马牌电动汽车,一直在三星财险投...

本报记者 刘惠宇 查睿

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但在保险市场,新能源车似乎正在“碰壁”。

据报道,上海一位叶先生四年前购买了一辆威马牌电动汽车,一直在三星财险投保,但今年打算续保时,却遭到了拒绝。至于拒绝的原因,三星财险的电话客服回复是“公司不让做了,核保有限制”。客服还表示,并不是针对威马,而是所有新能源车,因为“亏损太严重了”。

明明看起来是门好生意,为何会面临“保不了”的困局?

“隐身”的车后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车险行业的整体赔付率超过100%,这意味着在统计期限内出现亏损,各家公司差异较大。

是什么让险企“喊亏”?两个因素值得注意,新能源车的出险率和案均赔款要比燃油车更高。

据统计,新能源车中占比最高的家用车出险率高达30%,显着高于燃油车19%的数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绚丽表示,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的司机,比起一开始就驾驶新能源车的司机,出险率要更高,“这说明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驾驶习惯不同,带来了更大的出险率”。与此同时,从用户画像上看,目前新能源车的用户偏年轻化,驾驶经验相对较少,风险相对较大。

再看案均赔款,新能源车案均赔款整体高于燃油车,家用新能源车达到7201元,高出家用燃油车近600元。

一方面,智能化零部件的维修成本高昂,同时为了增加续航、降低出厂成本、减轻重量,新能源车多采用一体化铸造,当某个小部位受损时,往往需要大面积更换部件。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维修技术亟待普及推广,市面上懂新能源车的维修人员相对较少,导致维修的人力成本也更高。

事实上,现阶段的困局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过程。作为新兴事物,必然会从销售端开始发力,只有保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车后市场才会得到培育和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谢绚丽表示。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使用性质难以判定,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在网约车的使用上更为普遍,而营运车辆的保费要比个人用车的保费高很多,如何甄别网约车与私家车,对险企而言也是一大难题。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保险所所长粟芳介绍称,车险定价所考量的风险因子主要覆盖“从车”“从人”和“从地”三大维度。不难发现,不管是“从人”还是“从车”,新能源车险所要考虑的风险因子,都已经和燃油车险不同。

风险评估

当险企的赔付压力增大,部分成本必然会传递给车主。

有位新能源车主反映,自己在去年出险过一次、违章一次,今年续保时保费直接飙升到1万元以上。据统计,新能源车险的单均保费比传统燃油车高21%左右。那么新能源车险的保费,定价真的“不合理”吗?

事实上,商业车险保费拥有定价公式,商业险的计算公式为:基准保费×费率调整系数。目前,各公司费率方案都是依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统一制定的基本费率再加以一定幅度的调整。2023年年初,按照原银保监会的规定,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由此前的0.65—1.35调整为0.5—1.5,简单理解就是“不出险的可以获得更大的商业车险优惠,而对应的就是上浮的空间也更大”。

也就是说,即便是“车主喊贵”的价格,也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只是不符合部分车主的心理预期。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新能源车保障条款相关规定基本已经明确,车险产品本身的创新空间并不大。对险企来说,在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里,根据风险考核,找到个性化的定价临界点非常重要。

这并不意味着统一提高产品价格,而是综合利用数据,从更多维度评估个人驾驶行为的具体风险情况,优化风险定价模型。

想要实现这一点,构建合力是大方向。这一点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对于车企和险企来说,业内人士认为,两个行业未来的方向一定是融合。合作的最佳状态就是保险提供好保险产品、风控、价格管理,满足金融合规要求,满足车企的业务发展,并获得保险和投资收益。车企也要遵循金融产品的特点,依托好保险来触客、优化客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和交互日活,维持好长效发展和生态平衡。

看未来

看向更细分、更前沿的高阶智能驾驶的商业车险,有些困局和解法的内在逻辑相同。

工信部数据披露,2023年上半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就已升至42.4%。

市面上已出现一批保险公司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保险方案,有些在新能源车险产品中引入了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风险评估和理赔效率。曾有多家新能源车企主动“牵手”保险公司推出针对高阶智能驾驶的商业车险。据了解,某款车企定制车险可在高阶智驾功能的过程中提供风险保障。一旦车主在启用高阶智驾功能后,但凡是非人为、故意等因素引发的事故都将纳入保险覆盖范围内,具体理赔和责任划分将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不过,当前仍没有一家针对智能驾驶过程中的全面车险产品,自动驾驶保险产品在国内尚不成熟,亟须各方合作。”某车企负责人表示。

2023年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建言,要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汽车保险产品体系,具体包括制定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纲领性规划,鼓励部分地区开展自动驾驶保险创新先行先试,鼓励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参与保险产品创新。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也指出,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三项技术将重塑车险市场商业模式,自动驾驶技术将划分机会在整车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分配的界限,保险公司识别和实施与整车企业适当合作模式的能力将是关键。


免责声明:“媒体人”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